【新手也能變綠手指】你真的會澆水嗎?| 台中植栽店,台中盆栽店

植物最怕的,不是沒澆水,而是「澆錯水」。

很多人開始養植物後,最常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──「明明有澆水,為什麼植物還是黃了、爛了、死了?」

這時候先別懷疑自己,我想說的是:你不是植物殺手,只是還不懂植物的語言。

今天就讓我陪你一起,從「土乾再澆透」這句經典名言開始,慢慢解開澆水的祕密。

 澆水不是看日曆,是要看土!

 

我們最常聽到的建議是「等土乾了再澆透」,但到底什麼叫「乾」?又怎樣才算「透」?這兩件事沒弄懂,真的很容易出錯。

 Step 1:分辨你的植物是哪一型「喝水怪」

 

不同植物對水的需求真的差很多!你可以用「葉子的厚薄」或「植物原生地」大致判斷它的口渴等級:

植物類型

澆水頻率

代表植物

土乾標準

 懶人型(超耐旱)

約2-4週一次

多肉植物、虎尾蘭、仙人掌

土壤完全乾透

 平衡型(一般需求)

約7-10天一次

龜背竹、橡膠樹、黃金葛

土表乾約兩指節深

 水感型(嬌貴系)

每週2次以上

鐵線蕨、鹿角蕨、豬籠草

土壤表面略乾即可澆


 怎麼知道該澆水了?

 

每次看到土有點乾乾的就想澆?等等,先來試試這些「偵水術」:

1.  兩指節法(新手必學)

 

手指插進土裡約兩指節深,若感覺乾燥就可以澆水了。怕髒手也可以用免洗筷代替!

2.  重量判斷法(精準進階)

 

澆完水時掂一下盆栽的重量,之後每次都用手掂掂,變輕就代表土乾了。超準,但要有一點記憶力laugh

3.  土壤濕度計(科技派)

 

市面上有一些濕度計可以插土裡的指示器,變色提醒你澆水時機,非常適合忘性大的朋友。
cheeky小小工商os:賣場也有販售溼度計唷!


 澆水到底要澆多少才算「澆透」?

 

重點來了,「澆透」不是澆一點點讓土表濕掉,而是要讓水分能滲透整個盆土,並從底部流出一點水

 小提醒:

  • 澆水時要慢慢澆,讓土壤吸收,不然水會從土壤縫隙直接流走,根本沒喝到。
  • 澆完後務必倒掉底盤積水,不然根部長期泡水容易爛根。


 為什麼同一盆植物,夏天澆得勤,冬天卻要等很久?

 

因為影響植物「口渴速度」的,不只有植物本身,還有這些外在條件:

條件

澆水頻率的變化

 夏天 vs 冬天

夏天水分蒸散快 → 澆得勤;冬天慢 → 澆得少

 通風 vs 密閉

通風好 → 澆得勤;空氣悶 → 慢慢來

 陶盆 vs 塑膠盆

陶盆透氣快乾 → 澆得勤;塑膠盆保水 → 間隔拉長

 日照強 vs 陰涼處

光線多 → 蒸發快;光線少 → 澆水間隔需拉長


 Bonus:讓植物更開心的小技巧

 

  1. 不要用剛放出來的自來水直接澆,靜置24小時讓氯氣揮發後再用,對比較敏感的植物(如吊蘭、空氣鳳梨)比較友善。
  2. 幫植物洗澡:每月一次,把植栽拿去陽台或浴室淋浴,不只洗掉灰塵,還能幫助呼吸、預防病蟲害。
  3. 定期觀察比定期澆水更重要:記得去「看」你的植物,不要只是設定提醒澆水。你會發現植物每天都在變化,只要你多看一眼,它也會多回報你一份健康。


 植物養護的祕訣,不只是照顧,而是陪伴

 

照顧植物,就像談一場不說話的戀愛,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它的需求。

別怕犯錯,每一株你親手照顧過的植物,都是你綠手指之路的見證。下次當你準備提起澆水壺時,別忘了:  先用眼睛看、再用手摸、最後再澆水

慢慢來,養植物和生活一樣,都是一種節奏感。

 


TOP